“英雄的家人,你們在何方?”
■ 本報記者 計思佳 通訊員 劉杰 陳捷
4月2日上午,澄邁縣大豐鎮鹽丁社區的村民們,扶老攜幼,又一次來到鹽丁社區無名烈士墓前,向長眠于此的9位烈士,獻上一束獻花,表達一份敬意。祭掃無名烈士墓,已然成為鹽丁社區村民的清明“習俗”。75年來,他們默默守護著烈士們的“家”,更期待著能找到烈士們的家人。
蔚藍天空下,村民們依次將白色的菊花擺放在墓碑前,然后深鞠一躬,用最樸實的方式祭拜先烈。鮮花環繞的墓碑上鐫刻著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8個大字,碑文則記錄著曾經發生在這里的紅色故事。
時間回到20世紀40年代,鹽丁社區(原稱鹽丁峒,新中國成立后改為鹽丁大隊)曾是中共澄邁縣第四區委員會與澄邁縣第四區蘇維埃政府駐地。1945年農歷十二月三十日,第四區接到縣里緊急任務:從第九區(現?谑行阌^石山鎮安仁村)轉運8名傷員到第四區所在的鹽丁峒,上級還安排一名女護士隨同護理。
當時,村民們將8名傷員與護士隱藏在西北角海邊的一處非常茂盛的紅樹林里療傷,村民們輪流給9名戰士送飯。1946年農歷正月初三,隱藏在紅樹林里的9名瓊崖縱隊戰士來不及轉移,就被敵人搜捕發現,敵人本想抓活口,但遭到9名戰士的頑強抵抗,在隨身未攜帶槍支的情況下,他們用剩下不多的手榴彈回擊,然而敵人占據海岸高處,用機槍掃射,9人全部壯烈犧牲。
敵人走后,在時任第四區區長陳忠理的帶領下,村民們將9名烈士的遺體合穴安葬在海邊的紅樹林附近。當時由于戰事緊急,加之個人檔案不完善,9名烈士的姓名、籍貫都不清楚,大家只依稀記得叫“阿飛”的女護士為文昌人,其余8名烈士可能都是大陸籍。
“從埋葬烈士的那一刻起,鹽丁社區的村民就默默許下承諾,要為這些烈士守墓并尋根,這一諾就是75年!丙}丁社區村民馮開貴說,“我家離這很近,每年清明節我都會過來祭掃。有時也會帶著孩子一起來,給他講述這些無名烈士的英勇事跡,希望烈士們的精神能夠一直傳承下去!
當天,鹽丁社區還迎來了一位特殊的“老朋友”——95歲高齡的王漢河。王漢河是瓊崖縱隊老戰士,特意從澄邁仁興鎮趕來。王漢河介紹,1948年,他跟隨時任澄邁縣委書記張光興一同來到鹽丁峒洋臺村,駐扎了近一年時間,主要是為了發動群眾參加革命!白1950年海南島解放后,我就沒來過鹽丁峒,時隔多年再次回到這里,感觸很深。尤其是看到村民們堅持75年為9名無名烈士掃墓,我非常感動!闭f到這里,王漢河不禁流下了眼淚。
多年來,鹽丁老區的村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:期盼著英雄們早日魂歸故里。
“一直在努力尋找!”鹽丁社區黨支部書記、居委會主任陳義德說,近幾年,他通過媒體傳播9名無名烈士的事跡,希望他們的后人能夠找到這里。曾有人看到報道后,從廣西趕來,可惜由于姓名等信息無法核對,最后無果而終!拔覀儾粫艞,會一直堅持下去,直到找到英雄們的家人!”陳義德堅定地說。
一年、兩年、三年……時光如水,不停向前奔走,鹽丁社區村民仍一直在追問:“英雄的家人,你們在何方?”
(本報金江4月3日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