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海南客戶端、南海網、南國都市報4月1日訊(記者 張野 通訊員 胡開元)提水、擦拭、清掃、貼瓷像……每到一處都認真擦拭烈士的墓碑,每到一處都認真地把瓷像鑲嵌在墓碑上。清明節前夕,4月1日,廣西匠止、南山、靖西、那坡烈士陵園15座烈士墓碑鑲嵌上了嶄新的彩色瓷像,墓碑上的字也被金色油漆重新描繪一新。至此,萬寧市武裝部、萬寧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和海南大學歷時6個多月的尋親、收集、制作和粘貼瓷像,為烈士墓碑鑲嵌瓷像終于完成,以后前來祭掃英烈的人們不再只能從墓碑上簡單的文字中認識他們,更能清楚知道英烈們長什么模樣。
歷時半年 萬寧籍15位先烈遺像收集完成
完成此次任務的正是“尋親”隊伍之中—的萬寧市武裝部工作人員、海南大學軍事理論教研室主任黃海寧和通信工程學院王茂鋼。去年,黃海寧等人發現部分海南籍烈士墓碑上只有簡單的文字介紹,未鑲嵌照片。于是,他產生了為烈士墓碑鑲嵌瓷像的想法。一場長達半年時間的“尋親”之旅正式開始。
半年時間里,“尋親”團先后走訪了萬城鎮、后安鎮、北大鎮、禮紀鎮、龍滾鎮等地,在多方合力下,不僅將14名先烈的遺像找到,還發現了另一名烈士祝毓飛的信息,這讓烈士名單增至15人。
據了解,在廣西烈士陵園的瓊籍烈士分布在全省15個市縣,其中萬寧市犧牲烈士最多,共有15人。這些烈士都是在邊境作戰中犧牲的官兵,犧牲時年齡多為20歲左右。他們的名字是吳少光、林德云、許宇勝、符樹彪、黃太吉、李銘初、李有文、吳慶俊、張明清、黃亞二、官宏春、文關清、祝毓飛、梁振法、符石春。
清明節前,萬寧市按照疫情防控要求,不組織聚集性祭掃紀念活動。為了完成15位烈士親屬在墓碑上鑲嵌彩色瓷像的愿望,他們通過多種形式倡議開展網上祭掃、志愿者代替祭掃活動,依托社會志愿者代替烈士親屬完成祭掃和貼瓷像等心愿。
尋找的是“團圓”更是“信仰”
在烈士陵園內,翠柏環繞,青山連綿,一塊塊墓碑整齊排列,一張張印著年輕英俊面龐的照片被制作成彩色瓷像,鑲嵌在墓碑左側。志愿者林東三和卓龍師小心翼翼地用抹布把墓碑上面的灰塵刷去,向烈士深深地三鞠躬,手拿油性筆,認認真真、一筆一畫地在十五名烈士墓碑的碑文上描了起來,紅色的五角星和黃色的“xxx烈士”,格外醒目!斑@不是簡單地描摹,而是一種精神的洗禮,我們希望,這次志愿服務活動能夠進一步營造緬懷英烈、學習英烈、守護英烈的濃烈氛圍!敝驹刚吡謻|三說。
“照片貼上去以后,我的眼淚就吧嗒吧嗒往下掉。我在心里想,終于把你們的照片貼好了,之前我承諾過必須按時完成萬寧15位烈士貼瓷像事,這樣我才對得起這些犧牲的戰友!秉S海寧在墓碑邊堅定地說。
一塊墓碑,一段往事,一串印記,詮釋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!凹胰硕嗄甑男脑附K于完成,孩子,明年我們再去看你!碑斄沂繀菓c俊的親屬吳慶雄通過視頻看到陵園內墓碑上的瓷像,他再也壓抑不住內心的情感。
“過去幾年,我參加過大大小小的祭掃活動數十場,每一場都淚流滿面。我一直在思考,為烈士祭掃的過程中,我們還在尋找什么?當看到在手機屏幕前痛哭的烈屬,我逐漸明白,我們尋找的不僅是‘團圓’,更是一份甘愿舍棄小家甚至生命的信仰!比f寧市武裝部政委周健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