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南日報文城3月28日電(記者 李佳飛 特約記者 黃良策)蜿蜒的文教河川流不息,沿岸良田郁郁蔥蔥,青皮冬瓜、鹽沙地瓜、圣女果、文教花生……各式各樣的瓜果蔬菜鋪陳在大地上。
“坡柳村的青皮冬瓜上周開始采摘,一天就賣了近20萬元,我們文南種植基地的面積更大,今年的收益一定不錯!”3月27日一大早,文昌市文教鎮文南村黨支部書記林永青和往常一樣,出現在種植青皮冬瓜地的田埂上,對海南日報記者自信地說道。
作為村級黨組織的“領頭羊”,林永青對文昌積極鼓勵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系列探索,特別是對文教鎮打造的“1+N”區域公共品牌津津樂道。
A
深挖地域特色 促文農旅融合發展
文教鎮位于文昌東部,地處沿海,風光旖旎。文昌境內最大的河流——文教河自北向南穿過鎮墟,河流入?跒榘碎T灣,中間有坡柳水閘隔斷,海潮逆流至水閘處,上游河水并不受海潮影響,咸淡水交匯,滋養著沿岸的風物。
“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百姓,文教雖然耕地不多,但是物產十分豐富!蔽慕替偵鐣聞辗⻊罩行闹魅魏螁⒘粮嬖V記者,自古以來,文教的農產品如水稻、番薯、花生,以及咸淡水交匯處的海鮮,都頗受人們喜愛。
文教人自古崇文重教,人才輩出。例如在歷史上與海瑞、丘濬并稱為“海南三杰”的明代政治家、學者邢宥,就出生于文教鎮水吼村,并在這里讀書長大。
為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,促進文化、旅游、農業融合發展,2020年,在文昌市相關部門的支持下,文教鎮黨委政府積極推動打造文教區域公共品牌“文教禮享”,旨在通過區域品牌帶動當地農業產業發展,以“1+N”的區域品牌體系,力促鎮級產業集群品牌化。
“文教的區域公共品牌立足地理區位、自然資源、優勢產業、歷史文脈等條件,深入挖掘文教母親河文化、農耕文化、書香文化等,提煉出‘文教有禮,與君共享’核心品牌價值,旨在促進文農旅融合發展!蔽慕替傸h委書記邢艷介紹,“文教禮享”區域公共品牌由政府主導,鼓勵農民參與,并設計有風格統一的LOGO和產品包裝。
日前,在文昌市文教鎮文南村瓜菜種植基地,農戶查看冬瓜生長情況。 本版圖片均由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
B
注重黨建引領 集體經濟逐步壯大
林永青所在的文南村,去年6月,由村黨支部牽頭、鎮黨委的支持下注冊成立了文昌文南生態農業有限公司,利用現有的田地資源,盤活撂荒地,以“黨建+”模式,致力發展高效農業。
為何要以黨建引領?林永青認為,農村的發展需要基層黨組織發揮堡壘作用,凝聚產業振興的能人。
“隨著農村路網工程和紅嶺灌渠工程的建設,我們村的農田灌溉設施日益改善,交通更加便捷,具備發展好農業產業的基礎條件。但由于長期以來農業經濟效益低,大量青壯年外流,農村急需產業帶頭人!绷钟狼嗾f,文昌文南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成立后,一方面發動村里的黨員帶頭務工,另一方面積極挖掘、吸納農技能手,發展壯大村集體產業。
在村集體經濟發展不斷壯大的同時,也帶動了當地農戶發展種植業,并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。例如,每逢瓜果采摘時節,各種植基地就會以每人每天130元的工資吸納當地農民務工!敖衲2月7日至3月7日,第一批青皮冬瓜采摘上市,平均每天都有數十人在田間務工,累計發放臨時工資29萬元!绷钟狼嗾f。
眼下,在文南種植基地田頭,又一批冬瓜、圣女果、地瓜即將上市。村民們經過商量,決定在4月初辦一場采摘節,喜迎豐收,并借機向更多人推介當地的優質農產品,提升區域農產品品牌。
C
振興鄉村產業 農戶受益滿懷憧憬
今年52歲的文南村村民王綏照種了一輩子的田地,以往依靠自家幾畝地種水稻,僅夠一家人維持生計,F如今,他每天到基地務工,平均每月有3500元左右收入。
“跟著村公司干,不僅學到了管理技術,每月還有穩定收入,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!”王綏照笑著說。
在文教鎮坡柳村,青皮冬瓜種植也是該村壯大村集體經濟的一項重要產業。據不完全統計,今年以來,坡柳村單靠售賣冬瓜,已增加村集體收入20余萬元。接下來,該村50畝西瓜、數十頭小黃牛也將陸續開售。
“我們水吼村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資源,村里保留有較完整的邢宥故居、邢宥墓和邢宥紀念亭,并建有邢宥文化陳列館,接下來將進一步深入挖掘,以文創+文旅的方式,助力鄉村旅游業發展,將傳統文化根植鄉村!蔽慕替偹鸫遴l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劉洋表示。
在文昌,“農旅融合發展”并不是一句口號。隨著鄉村環境日益改善、產業逐步振興,越來越多的文教人從城市返回鄉村,開起了民宿和鄉間的咖啡廳。
例如,坐落于文南村的“海島儂家”民宿是瓊北特色民居,在文創團隊的精心打造下,別有一番風味,吸引一撥撥游客遠道而來。
“‘文教禮享’區域公共品牌,點亮了鄉村振興的微光,未來鄉村發展還有更多的希望!焙彤數卦S多受益的農戶一樣,邢艷對此充滿信心。